線性排水溝排水防澇設施特點
線性排水溝排水防澇設施特點:
1.邊溝。邊溝一般不放在路溝、矮路基、零填零挖路基、陡坡路基邊緣外側或坡腳外側,主要用于路基及其邊坡表面的自然降水。
2.截水溝。為了攔截自然,為了攔截自然坡面的徑流,防止沿坡流入或挖方路基,必須設置垂直于絕大多數(shù)地表水流方向的溝,稱為截水溝,截水溝的主要作用是保護挖方坡和填方坡腳不被水沖走。
3.排水溝。排水溝的主要功能是引水,將路基范圍內各種水源的水流(如邊溝、截水溝、取土坑、路基附近積水等)引至橋涵或路基范圍以外的指定地點。
4.墜落和急流槽。陡坡或深溝地段設置的溝底為階梯,瀑布式自由墜落通過的溝槽稱為墜落作用是在較短的距離內降低水流速度,降低陡坡或深溝地段設置的坡底水流能量。水流不離開槽底的溝槽稱為急流槽,其作用是將上下游水位差較大的水流引至橋涵進口或路基下方。
地下排水結構主要用于排除地下土層滲水,降低地下水位,攔截少量影響路基強度和穩(wěn)定性的地下水,收集并排放到路基范圍以外的合適地點。
1.暗溝。暗溝是設置在地面以下引導水流的溝渠,不起滲水和匯水的作用。因此,暗溝的主要作用是將路基范圍內的泉水或滲溝攔截的水流排放到路基范圍外。暗溝一般根據(jù)地下排水要求合理設置,截面一般為矩形,多為砌石蓋板結構。頂填土不少于50cm。溝底應保持一定的縱坡,以便排水,防止堵塞。
2.滲溝。滲溝主要用于降低地下水位,收集和攔截流向路基的地下水,并將其排出路基范圍以外。是公路路基*常見的地下排水溝,特別適用于埋地不深、滲透不大、土層不穩(wěn)定的地區(qū)。根據(jù)地下水位分布,滲溝可設置在邊溝、路肩、路基中線以下或路基上坡的適當位置,但滲溝底部必須設置在不透水層。
滲溝由碎石或管(洞)排水層、反濾層和封閉層組成。根據(jù)排水層的形式,滲溝可分為填石滲溝、管滲溝和洞滲溝三種。滲溝方向應盡可能垂直于地下水流。滲溝出口必須排水順暢。
3.滲井。滲井屬于立式地下排水結構,地下有多層含水層,影響路基上部含水層薄,排水量小,平滲溝難以布置,可采用立式垂直排水,設置滲井,穿過不透水層,路基范圍內上層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層,以降低上層的地下水位或全部排除。滲井的直徑一般為0.5~0.6m,距離路基坡腳不小于100m。